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婚礼旅行 > 正文
带有飘的四字成语
带有飘的四字成语
提示:

带有飘的四字成语

飘风急雨、飘飘欲仙、四海飘零、飘风暴雨、飘瓦虚舟、飘泊无定、魄散魂飘、魂飘神荡 魂飘魄散、飘零书剑、飘洋过海、东飘西泊、飘风骤雨、风雨飘零、萍飘蓬转、琴剑飘零 东飘西荡、飘风过耳、飘萍浪迹、虚舟飘瓦、神魂飘荡、飘风苦雨、飘洋航海、飘如游云 风雨飘摇、桂子飘香、虚无飘渺、飘茵落溷、断梗飘萍、堕溷飘茵 1、飘风急雨:[ piāo fēng jí yǔ ] 【解释】: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飘风暴雨”。 【出处】: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画诀》:“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 2、飘飘欲仙:[ piāo piāo yù xiān ] 【解释】:欲:将要。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四海飘零:[ sì hǎi piāo líng ] 【解释】: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云几番欲来相投,只恐袁绍见怪。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前偶过此处,适遇裴元绍下山来欲夺吾马,云因杀之,借此安身。” 4、飘风暴雨:[ piāo fēng bào yǔ ] 【解释】: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处】:管仲《管子·小匡》:“时雨甘露不将,飘风暴雨数臻。” 5、飘瓦虚舟:[ piāo wǎ xū zhōu ] 【解释】:比喻凭空加害于人而又无从追究的事物。 【出处】:《庄子·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飘开头的四字成语
提示:

飘开头的四字成语

飘开头的四字成语有:飘洋过海、飘飘欲仙、飘飘零零、飘然若仙、飘泊无定、飘瓦虚舟、飘飘摇摇、飘籓坠溷、飘风急雨、飘零蓬断等。 1. 飘洋过海: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2. 飘飘欲仙: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3. 飘飘零零:指花、叶等凋谢脱落。比喻人漂泊流落。 4. 飘然若仙:神形潇洒好像神仙。形容人的动作潇洒自如轻盈优美。 5. 飘泊无定:比喻东奔西走,生活不安定。 6. 飘瓦虚舟:比喻凭空加害于人而又无从追究的事物。 7. 飘飘摇摇:物体在空中随风漂浮摇动。 8. 飘籓坠溷: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亦多指女子堕落风尘。 9. 飘风急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10. 飘零蓬断: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样随风飞转,转徒无常。 飘洋过海的例句: 1. 胆大飘洋过海,胆小寸步难行。 2. 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3. 俺飘洋过海而来,登界游方,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 4. 与素未谋面的丈夫有婚约在身的扶桑,在茶山被人拐骗,飘洋过海远赴旧金山。 5. 这是我第一次飘洋过海来中国,看到这个雄壮的国家我很激动。 6. 一阵微风吹来,它们打开了降落伞,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小伞兵们四海为家,努力飘洋过海,它们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7. 人像蒲公英种子那样,飘洋过海,去到另一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可心,却往往不与身体同步。 8. 博思韦尔飘洋过海,并死在了丹麦的监狱中。 9. 最近几年,不断有新名词从韩国飘洋过海而来,像玉米烫、陶瓷烫等。 10. 传说八仙就是在这里喝醉了酒才一起飘洋过海的。

春秋为什么叫做春秋?
提示:

春秋为什么叫做春秋?

所谓春秋战国之一的“春秋”他仅仅单纯来源于未经孔圣人整理之前的《春秋》。 它由鲁国史官所编写,主要记载当时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因为此书目录部分按年、季、月、日所编写,又将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所以简单概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体书籍定名为“春秋”。而后孔子将《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所以说“春秋”之名直接来源于《春秋》。 相关信息: “春秋”包含“春”“秋”两种概念,在西周时期,被作为周朝象征性的代表物时什么呢?那就是红极一时,名声大噪的青铜器了。当时在礼乐制度的指导下,周朝十分重视祭祀礼仪,尤其重视对天地、山川和社稷的祭祀。 而祭祀的时间就选在了一年之中的春季四月“春耕播种”和秋季粮食丰收、五谷丰登的时候。与此同时,周朝有严格关于分封制的要求规定:要求各路诸侯定时朝觐周天子那么这个定时,就定于一年的春季和秋季。

春秋是什么意思
提示:

春秋是什么意思

“春秋”常用来表示一年四季。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等。
“春秋”作为一个重要的先秦年代,来源于鲁国的史官记录历史事件的方式。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史称“春秋时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据说是由于鲁国的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