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策划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礼策划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茶叶基本知识
茶叶基本知识
提示:

茶叶基本知识

茶叶基本知识大全   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著名饮品,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茶叶基本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茶叶的起源与历史】   文字记载表明,中国人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树最早的原产地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中国的四大茶区】   我国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荣城,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市、区)、967个县、市生产茶叶。   全国可分四大茶区:即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   名茶最多的茶区,绿茶的主产区,部分红茶和乌龙茶。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生产的茶类主要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天目青顶、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华南茶区】   中国最南部的茶区,主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华南茶区位于我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方。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西南茶区】   茶树的原产地,主要产黑茶(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    【江北茶区】   四大茶区中最北的一个茶区,主要产绿茶。   江北茶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盛产绿茶。    【茶树与茶叶的分类】   (1)茶树的分类   按树的大小分三种: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   按叶型大小分三类: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   按进化程度分三种:原始型、半原始型和进化型。   【乔木型茶树】树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   【半乔木型茶树】又称小乔木型茶树,树形没乔木型高大,但有明显的主干,分枝较低。   【灌木型茶树】树形矮小,没明显主干,分枝较低也较多,发芽密,乃采摘。   (2)茶叶的分类    【基本茶类】   绿茶(不发酵)、   白茶、黄茶(轻微发酵)、   乌龙茶(青茶,轻中度发酵)、   红茶(完全发酵)、   黑茶(完全发酵,后发酵);    【加工茶类】   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饮料。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茶文化的概念   广义——是指人类在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茶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是专指“精神财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2、 茶文化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茶的产品、茶的功能   社会属性——人对茶的利用、对茶的寄托。   (注:茶及利用它的人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    【茶叶中内含物成分】   茶叶中的内含物成分种类含量,随不同茶类、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产地域、不同生产季节、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加工工艺技术、不同原料级别而有差异。   据现代科学检测,茶叶中含有600余种物质,其中有机物质有500余种,约占总量的93.0%~96.5%;无机化合物有100余种,约占总量的3.5%~7.0%。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与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保健物质主要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皂素、生物碱、芳香类物质等。    【茶多酚类】   (包括儿茶类、黄酮类、黄酮醇类、酚酸类、花色甙类、羟基—基烷醇类等40余物质组成的化合物),其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15%以上,高的可超过40%,大叶种高于中小叶种。    【茶色素类】   (包括叶绿素、茶黄素、茶红素、β一胡萝卜素等),约占干物质总量的15.36%~33.42%。    【茶多糖】   是一类组成复杂且变化较大的混合物,是一种酸性蛋白,并结合有大量矿质元素,其含量约占干物质的2.34%~5.13%。   【茶皂素】   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含量只占干物质总量的0.07%左右。    【蛋白质与氨基酸】   蛋白质为一类高分子量的含氮有机物,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0%~30%,但是只有10%左右可溶于热水。在茶叶中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氨基酸,共有30余种,大多数为人体所必需,其中有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   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约为干物质总量的2%~5%,其中茶氨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50%,精氨酸约占13%,天门冬氨酸约占9%,谷氨酸约占8.7%,其余约占13%。    【生物碱】   为一种嘌呤类化合物,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约占干物质总量的3%~5%,其中咖啡碱占有2%~4%,可可碱与茶碱占1%。    【矿物元素】   茶叶中的矿质元素相当丰富,磷、钾含量最高,钙、镁、铁、锰、铝次之,铜、锌、钠、硫、硒、氟为微量元素,人体必需的24种矿质元素。 ;

茶叶的基本知识
提示:

茶叶的基本知识

  1、中国四大茶区

  (1)江南茶区

  名茶最多的茶区,绿茶的主产区,部分红茶和乌龙茶。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生产的茶类主要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天目青顶、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2)华南茶区

  中国最南部的茶区,主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华南茶区位于我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方。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3)西南茶区

  茶树的原产地,主要产黑茶(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

  (4)江北茶区

  四大茶区中最北的一个茶区,主要产绿茶。

  江北茶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盛产绿茶。

  2、茶树与茶叶的分类

  (1)茶树的分类

  按树的大小分三种: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

  按叶型大小分三类: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

  按进化程度分三种:原始型、半原始型和进化型。

  乔木型茶树:树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

  半乔木型茶树:又称小乔木型茶树,树形没乔木型高大,但有明显的主干,分枝较低。

  灌木型茶树:树形矮小,没明显主干,分枝较低也较多,发芽密,乃采摘。

  (2)茶叶的分类

  绿茶(不发酵)

  白茶、黄茶(轻微发酵)

  乌龙茶(青茶,轻中度发酵)

  红茶(完全发酵)

  黑茶(完全发酵,后发酵)

  3、加工茶类

  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饮料。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提示: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您好,中国茶文化很悠久,需要好好学习哦,茶叶是一种由茶树的芽叶加工而成的饮品,可以直接冲泡饮用。中国的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黄茶和黑茶。以下是一些关于茶叶的基本知识:茶叶的分类:基本茶类、加工茶类。基本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普洱茶、铁观音、大红袍等。茶叶的品质:外形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茶叶的保存:避光、防潮、通风。【摘要】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提问】
您好,中国茶文化很悠久,需要好好学习哦,茶叶是一种由茶树的芽叶加工而成的饮品,可以直接冲泡饮用。中国的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黄茶和黑茶。以下是一些关于茶叶的基本知识:茶叶的分类:基本茶类、加工茶类。基本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普洱茶、铁观音、大红袍等。茶叶的品质:外形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茶叶的保存:避光、防潮、通风。【回答】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提示: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六大茶类基本知识如下: 1、红茶,以冲泡后的茶汤和叶色都为红色得名。 2、绿茶,是中国的第一大茶类。 3、白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属于轻微发酵茶。 4、黑茶,成品茶呈现黑色,属于后发酵茶。 5、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 6、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其别名为乌龙茶。 部分茶类的介绍 1、绿茶红茶 六大茶类中包括红茶和绿茶,其中红茶是中国的第二大茶类,以冲泡后的茶汤和叶色都为红色得名,要经过发酵等工艺制作而成,主要品种有祁门红茶等,而绿茶是中国的第一大茶类,其茶汤和叶色都为绿色,不经过发酵。 2、白茶黑茶 六大茶类中包括白茶和黑茶,其中白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在制作过程中不经过杀青或者揉捻,只经过晒青和干燥,而黑茶的成品茶呈现黑色,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地在我国的湖南、陕西、安徽等地方。 3、黄茶青茶 六大茶类中包含黄茶和青茶,其中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主要品种有君山银针、霍山黄芽、雅安黄茶等,而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其别名为乌龙茶,是经过采摘、摇青、炒青、揉捻以及烘焙等工艺制作而成的。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提示: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茶叶分为红茶、绿茶、黑茶、白茶、黄茶、青茶六大茶系 , 其中绿茶不发酵,茶性偏寒,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乌龙茶为半发酵,茶性平和,有铁观音、大红袍;红茶为全发酵,茶性温和,有正山小种;黑茶为后发酵,茶性温和;黄茶为微发酵,属性寒凉;白茶为轻微发酵,茶性偏凉。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红茶,红汤、红叶、香甜味醇;青茶,具有香气浓郁的特点,是所有茶类中最香的;白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黑茶,色泽呈油黑色或黑褐色;黄茶,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提示:

茶叶的基本知识大全

茶叶的基本知识:中国茶叶六大类、茶叶的发酵程度、六大茶类的制作过程、茶味的形成、六大茶叶的存放。 一、中国茶叶六大类 中国茶叶依据为制作工艺及发酵程度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黄茶、黑茶。 绿茶代表:西湖龙井、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红茶代表:正山小种,金骏眉,滇红,祁门红茶。白茶代表: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泉城红、泉城绿、贡眉、寿眉及新白茶。 青茶(乌龙茶代表):青茶,又名乌龙茶,青茶代表有安溪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冻顶乌龙。黄茶代表: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黑茶代表: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雅安藏茶、安化黑茶。 二、茶叶的发酵程度 绿茶:为不发酵茶,发酵程度低于5%;白茶:为轻微发酵茶,发酵程度为5~10%;黄茶:为微发酵茶,发酵程度为10~20%;青茶(乌龙茶):为半发酵茶,发酵程度为15~50%。 红茶:为全发酵茶,发酵程度为70~80%;黑茶:为后发酵茶,发酵程度为100%。茶叶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茶色渐深,香气和滋味也渐浓郁、深沉。特别要注意的是变色面积越大,颜色越深说明茶叶的发酵程度越高。 三、六大茶类的制作过程 绿茶:杀青—揉捻—干燥这也是绿茶具有鲜、嫩、爽特征的原因。红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白茶:萎凋-轻揉-干燥。青茶:鲜叶-晒青-摇青-长凉青-杀青-回潮-包揉造型-干燥。黄茶:杀青-闷黄-干燥。黑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 四、茶味的形成 茶叶自身的品种、生长环境和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生长环境的茶叶由于内含物质的不同,口感和香气也不同。同一品种的茶叶在不同采摘时间制成的茶叶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早春嫩芽茶和秋季大叶茶的茶味就有明显的区别。 加工工艺的影响:茶叶的加工工艺也会对茶味产生影响。例如,绿茶和乌龙茶的发酵程度不同,口感和香气也随之产生差异。储存条件的影响:茶叶的储存条件也会影响茶味的形成。适宜的储存条件能让茶叶的香气更加持久和浓郁。 五、六大茶叶的存放 绿茶:存放时间最多不超过两年,有条件的可以放在放茶叶的小冰箱低温保存。黄茶: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年,尽快喝掉(紧压黄茶除外)。白茶:宜置于阴凉、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避免受潮和受热。 青茶:易存放,注意防潮、避光和密封即可。红茶:干茶含水量不高,很容易受潮或失散香气,避免与不同种类茶叶的混合存放,密闭、保持干燥、避光避高温即可。 黑茶:应存放在通风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可间隔时间翻动茶饼以保持干燥。需要长期贮存,可用纱布包裹并放入防潮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