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能源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能源危机”问题,它主要表现为石油短缺和油价上涨,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为主的能源供应发生严重恐慌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混乱和社会动荡。 国外一部分人,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能源危机”是全球性的资源危机,认为能源、特别是石油,由于长期地开采,资源已近枯竭,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以石油和天然气论,仅目前已探明的储量即可满足至少30~50年的需要,而尚待查明的地质储量则更多。此外,从油页岩、沥青砂和烟煤中生产人造石油和煤气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其资源的数量就更大了。从煤炭来看,仅目前有开采价值的储量就足以满足人类两个世纪的需求,而其地质资源的总量更为可观。如果再考虑到其他能源(如水力、原子能、太阳能等),则现有能源足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证人类经济生活正常发展的需要。而在这段时间内,人类还一定会在更广泛地开发利用新能源上取得成功。因此,所谓“能源危机”实质上并非资源危机。 “能源危机”是许多政治、经济因素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能源的开发、利用服从于资本家追逐高额利润的目的,能源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遭到掠夺性的开发。许多国家长期奉行弃煤用油的片面能源政策,致使油、气消费量激增,而煤炭工业却持续衰退,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在能源的生产、运输,尤其是在消费方面,都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帝国主义国家长期以来依靠掠夺中东和其它产油国的廉价石油,以维持其能源的巨大消费。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保卫国家资源,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本国利益,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帝国主义的控制与掠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使西方国家按自己的意愿长期维持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企图越来越难以实现,它们恣意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能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对能源增长的社会需求与资本主义的能源供销体制之间的矛盾,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能源开发和能源贸易之间的矛盾,以及通过能源危机所反映出来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危机,这些正是能源问题的社会经济实质。
能源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具体来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类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1.城市环境具有最强烈的人为干预特征
由于城市是人口最集中,社会、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地方,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除了大气环流、大的地貌类型、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基本保持自然状态外,其他自然要素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通常是不可逆的。城市建筑景观、城市道路、城市各项生产、生活活动设施等,使城市的降水、径流、蒸发、渗漏等都产生了再分配,也使城市水量与水质以及地下水运动发生较大变化。
2.城市的环境质量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
城市是由社会--经济--环境组成的复杂人工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社会为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而开发环境,又为了更好地利用,还必须保护环境。环境作为一种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所以环境问题实质是经济问题。若为了发展经济,以污染环境作为代价,这种发展是脆弱的,最终将限制生产,制约经济发展。城市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居民从事的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是城市的主要行为,这些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因此,一个城市的规模和性质往往可以支配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而有目的地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手段。
3.城市环境污染,大多属于复合性多源污染
城市的特点是人口密集,工业高度集中。它每时每刻都进行大量的物质流动和转化加工,包括各类原料、产成品、日用品和废弃物,同时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煤、油、电等。城市内部的分工愈来愈细,各系统功能日益复杂,一旦有某一环节失效或比例失调,都会造成污染物的流失。特别是在工业、交通职能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城市环境的污染性质已由过去单一的生活性污染变成工业、交通多源性污染,污染物繁杂,而且各种污染物的联合作用,加重了城市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城市人口密集,污染物对人体心理和生理的危害最为严重,所谓“现代城市病”,甚至侵害到人类的生物基因的变化。
4.城市环境问题可以通过调整人类行为得到改善
人类是智慧的、理智的生物。既然城市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自己的过失行为引起的,必然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调整人类的需求欲望与行为准则、把病态的城市环境医治成优美、宁静、宜于人类长久生存的生态环境。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什么?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从结构到技术、从管理到体制等一系列重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炼油能力8亿吨左右,原油加工量不到6亿吨,产能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国内炼油企业还存在着集中度较低以及产品技术升级慢的瓶颈。世界石化产业显著趋势是规模化和集群化,与石化强国相比,我国石化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都有距离。 集成互补分布式能源是发展方向: 针对目前能源结构和大气污染的现状,围绕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如何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认为。 要加快天然气进口的基础设施和船舶的建设,加强国内天然气特别是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包括海洋可燃冰的勘探开发,加快煤制天然气和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生物质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 我国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推动能源转型的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创新有待加强;能源产业链仍存在堵点、断点、痛点,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有受制于人的风险;虽然我国部分能源技术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产业化程度不高,基础研发和工程需求脱节。 应对能源重大挑战重点举措 1、稳定传统能源生产 在需求侧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步入平台期。尽管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仍需科学规划产能,提升大型矿井产能比重,加快智慧矿山建设,稳定国内煤炭产能规模,满足国内煤炭消费的基本需求。 2、实施多能互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加快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核心任务,也是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的最现实途径。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施大渡河、澜沧江上游等西南地区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
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几个可能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1.开发新能源:这是当前解决能源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新能源的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2.节能减排: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通过技术进步、节约方案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到达减少碳排放的目的。比如:LED灯、高效隔热材料等。3.空间利用率调整:城市关键时刻面临能源危机。市政当局可以考虑加强城市绿化、城市景观设计和建筑材料等措施以升高空间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快社区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及利用。4.国际合作:全球能源合作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转向低碳经济和其他鼓励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长期性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确保能源供应,并保证其环保和可持续性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大问题。可持续能源开发在解决能源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政府、企业和公众都要加入解决方案。我们应该尽快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便为未来的世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如何解决资源、能源问题?
如下: 1、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 2、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 3、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4、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5、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